魏武卒有多猛?为什么魏国后来无法重建魏武卒?

  魏武卒是吴起训练的精锐重装步兵。吴起率领魏武卒南征北战,创造了“战争72,全胜64,其余均解(无胜负)”的伟大成就。下面有趣的历史小系列会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我们来看看。

  魏武卒在巅峰时期,仅凭5万兵力,就正面击败了秦国50万精锐。短短几年,战争72次,全胜64次,没有失败。

  魏武卒在巅峰时期如此猛烈。

  至于为什么魏后来不能重建魏武卒,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战国中期,魏在人力物力方面都不足以培养魏武卒的精锐军队。

  关于魏武卒的事,我们还得从当年三家分晋后开始。

  公元前403年,随着韩、赵、魏三家被封为诸侯,前强大的晋国被这三家完全瓜分,魏国正式成为诸侯国。随着魏国作为一个国家的出现,许多新问题逐渐摆在魏国面前。

  当三家公司分裂晋国时,中国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历史时期。随着周朝井田制度的崩溃和冶铁技术的逐渐成熟,这些变化导致了旧的社会制度的逐渐崩溃。这样,各国自然迫切需要改革和改变原有的社会制度。

  在改革的道路上,魏应该是先驱。因为作为一个新兴国家,魏没有那么多的旧力量。没有旧的力量,这意味着既得利益相对较弱。这样,国家就更容易改变法律了。

  因此,当时魏国在位的魏文侯在完全划分晋国后,立即任命李悝为相国,全权负责魏国的变法工作。李悝的变法有很多内容,但最重要的是提高生产效率,为国家多赚钱!

  因此,经过李悝的改革,魏国的国库迅速充满。有了钱,国家自然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因此,魏文侯任命吴起帮助魏国训练新军。

  魏国的军事改革无疑非常大胆。吴起改革前,中原国家实行征兵制。换句话说,只要你是这个国家的人,你就有义务为这个国家而战。此外,如果你为国家而战,国家不会给钱,因为这是你的义务。

  在这个制度下,军队内部也是分阶级的。首先是士族。士族在军队内部。他们通常是指挥官或穿盔甲的士兵。无论如何,他们都是相对安全和关键的位置。平民通常是普通步兵。他们没有盔甲。有时他们需要自己准备武器。下面的奴隶没有保证,基本上只负责运输和供应。

  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这种军事组成当然非常落后。但在春秋时期和更早的时代之前,它实际上与当时的情况非常一致。因为这种军事制度可以尽量减少国家在军事上的开支,也可以形成相对较强的战斗力。

  但问题是,这种军事制度注定下面的士兵不愿意拼命战斗。既然战争是义务,即使赢了,也与下面的士兵无关。这是上面贵族的利益。当然,下面的士兵不愿意拼命战斗。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吴起开始改革。

  吴起的改革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军事制度改革,二是作战模式改革。在军事制度方面,吴起将原有的义务军事制度改为常备军事制度。简言之,在吴起改革之前,魏国基本上没有军事职业。士兵们在战争前临时从人民中募集。

  但到了吴起之后,吴起就把魏国的军队专业化了。经过吴起的改革,魏国的士兵成了一种职业。既然是职业,自然要一年四季当兵,有一定的要求,不再像以前那样是男人了。另外,既然是职业,自然要给工资。胜利后,我们应该得到更多的奖励。

  这样,魏国的军队迅速变得更加正规和专业。但从这个角度来看,魏国的军队已经超过了其他国家。此外,吴起在选拔士兵时也设置了许多要求。据史书记载,要想成为魏国的士兵,首先要极其强壮。十二石以上的弩需要在穿全套盔甲的基础上拉开。还需要在拿着盔甲武器和口粮的情况下,半天内能够前进100多英里。

  据后世史学家估计,当时魏武卒的所有装备都加在一起,重量接近100公斤。背着一百斤的东西,半天要走一百里。这样的人,如果放在今天,估计进特种部队就够了。

  当时,吴起按照这个标准进行了选拔。吴起选拔后,整个魏国只满足了数万人的要求。

  由于这几万人,吴起组建了所谓的“魏武卒”。

  除了军事制度,吴琦还进行了大胆的战斗方法改革。春秋时期,中原诸侯主要以车战为主。简单来说,就是用马拉车,然后人们站在车里战斗。春秋时期,汽车的数量直接标志着国家的国力。

  然而,吴起改革后,魏国的军队完全放弃了之前的车战,而是改为重装步兵战。这样,面对其他国家军队的战车,魏国的重装步兵单兵作战更加灵活,单兵作战能力更强。

  最重要的是,与其他国家相比,魏国士兵有拼命的理由。

  其他国家的士兵来战斗,只是为了履行自己的义务,赢对自己不好。但魏是不同的,魏的士兵赢了,它会给真正的钱。这样,魏的士兵在战场上,自然是每个人都在努力工作。

  因此,经过吴起的改革,魏国的军队迅速强大起来。因此,接下来,吴起将创造如此夸张的成就,用5万魏武卒杀死秦国50万传统精英。

  当然,如此强大的魏武卒并非完全没有缺点。最大的缺点是养这种军队太贵了。当时,改革后,魏国是战国七雄中最富有的国家。但即便如此,魏国还是只能养几万魏武卒。而且,为了养这支军队,魏国基本上已经到了砸锅卖铁的地步。

  那么,为什么这么强大的魏武卒后来消失了呢?为什么后来不能重建?

  这就是魏国后来的历史。

  随着魏武卒的训练,魏迅速崛起,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的。当时七国中没有一个能单独战胜魏国的国家。此外,魏刚刚瓜分晋国,与韩赵形成了三国联盟。在三国联盟的加持下,当时基本没有国家敢单独与魏竞争。

  这样,魏国就飘了。

  因此,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魏开始在四面八方树敌。西部与秦国开战,东部与齐国开战,南部与楚国开战。魏国的领土已经在第四次世界大战的地方了。如果你单独与一个国家作战,魏国肯定会赢,甚至完全吞并它。但与此同时,在多个方向上,无论魏国有多强大,都不可能同时赢得所有国家。

  更重要的是,后来因为吴起的功劳太大,魏王怀疑。所以后来,吴起不得不离开魏国,转投楚国的怀抱。吴起离开后,魏国这边失去了一个最懂打仗的人。虽然魏武卒的老基础还在,但吴起离开后,魏武卒基本处于吃老本的状态。与此同时,吴起到楚国那边后,楚国军队迅速崛起,逐渐能够正面对抗魏国。

  此外,魏文侯去世后,到了儿子魏武侯的时代,魏开始逐渐与韩赵闹翻。三家公司闹翻的原因有很多,但无论如何,原本是同一个国家的三家公司都是自然盟友。现在魏没有三晋联盟的支持,四面开战,国力自然逐渐耗尽。

  当魏武侯在位时,魏仍然可以吃以前的改革红利,躺下来吃旧书。但当魏武侯的儿子魏惠王在位时,情况就不同了。当魏惠王到达时,其他国家看到了魏国,并通过改革逐渐加强,并开始学习魏国的改革。从那时起,其他国家逐渐成功地改变了法律,并开始改革军事制度。

  因此,在魏惠王时代,魏在制度上对其他国家的优势并没有那么大。吃了这么多年的老本,魏武卒的基础依然存在,但他对其他国家军队的优势逐渐消失。

  这样,魏惠王在位中后期,魏惠王重用庞涓作为魏国的将军。庞涓其实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将军,但是和吴相比,差得太远了。所以后来魏两次输给了齐。一个是桂陵之战,一个是马陵之战。

  这两场战争对强大的魏武卒来说是毁灭性的。尤其是马陵之战,几乎消灭了魏国所有的魏武卒精锐。

  从理论上讲,既然魏之前可以组建魏武卒,马陵之战后,即使魏武卒的精锐被消灭,只要按照吴起当年的方法再训练一批就可以了吗?

  真的没那么容易。

  训练魏武卒有点像造船。比如吴起就是造船人。他之所以能造船,一方面是因为他知道造船的每一个细节,另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魏国有钱让武器造‘魏武卒’。

  吴起离开后,魏国没有人知道如何造船,最多只知道如何修船。因此,虽然吴起后来离开了,但魏武卒的老基础仍然存在。这艘船有什么问题?只要换个零件。魏国将军当时可以换零件。

  然而,马陵战争结束后,这艘船被齐国彻底摧毁。这时,魏国要重建魏武卒,就要重建一艘船。建造和修复的难度完全不同。当时,没有人知道如何像吴起那样建造整个魏武卒。

  说白了,吴起才是真正的不朽人才。魏国当时没有这样的人才。

  另外,还有一个最关键的原因,那就是魏国没钱了。

  吴起之所以能组建魏武卒,是因为魏刚刚成功改革,国家有钱。只有有了足够的钱,我们才能制造足够的武器装备,并支持常备军队。但马陵之战后,魏国早已不像当年那么富有了。

  没有钱的原因有很多。首先,经过多年的战斗,魏的国力被严重消耗,所有的钱都花光了。其次,由于魏以前到处树敌,他需要在不同的方向预防不同的敌人。这样,国防费用大幅增加。

  此外,后来,在秦魏之间的战争中,魏也失去了山西运城地区的解决方案。解决方案是中国古代最早开发的盐矿。据说在古代,黄帝和炎帝为这个盐矿而战。对于魏国以前的地位,解决池盐产量的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很大一部分。甚至可以说,一个解决方案支持了魏武卒的一半。

  但后来,这个池塘和魏国的其他关键资源点被其他国家夺走了。没有这些资源点,魏国的资金产出立即暴跌,自然没有钱。没有钱,魏国想组建另一个魏武卒,这自然是一个疯狂的梦想。

  不说别的,光是几万人的武器和盔甲就是天文数字。对于当时的魏国来说,这是无法承受的。

  因此,马陵战役结束后,魏国再也没有形成真正的魏武卒,只能恢复春秋时期的兵制,继续让大家自愿参军。但这样,魏军的战斗力就不会增加,而是会减少。这就是为什么在战国后期,魏显然可以组建20万或30万支军队,但在秦面前,他甚至不能走一轮。

  因为当时的魏军早就不是魏武卒了。

  战国末期,魏国还能拿出二三十万魏武卒,那么魏国不仅不会被摧毁,也许能反推秦国。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