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艾偷渡阴平灭蜀是真实发生的,但邓艾的兵力是多少?

  三国(220-280年)是中国历史上汉朝以后晋朝以前的历史时期。在此期间,曹魏、蜀汉、东吴三大政权相继出现。那么下面有趣的历史编辑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诸葛瞻七万兵为什么输给邓艾两千残兵。我们来看看!

  历史上真的发生了邓艾偷渡阴平灭蜀,但邓艾的兵力绝不是2000,不仅在历史书上,在演义上。

  很多人认为邓艾最终只剩下2000人偷渡阴平,这是受《演义》中一段文字的影响。

  魏兵沿途下了几个村庄,只剩下2000人。前到一岭,名摩天岭,马不堪行,艾步行上岭,正见邓忠和开路壮士都哭了。

  当邓艾到达摩天岭时,确实只有2000名士兵和马匹,但只要他联系上下文,他就会发现根本不是这样。

  艾选兵3万,各带干粮绳进发。约行100多里,选3000名士兵,彼此扎寨;再行100多里,选3000名士兵下寨。

  邓艾选择了3万名士兵和马匹,梯队前进,每行大约100英里,将留下3000名士兵驻扎,从阴平到摩天岭约700英里,包括道路曲折,驻扎89个营地也很正常。虽然只有2000人到达摩天岭,但其他人并没有死亡,而是分步驻扎。

  这样做的一个好处是,一旦发生偷袭,我们就不能做任何事情,以免全军被摧毁。撤退时,也可以梯队接应,不会使整个军队疲惫不堪。此外,当你到达预期目的地时,如果情况危急,你也可以聚集一些军队来稳定局势。

  邓艾两千兵下摩天岭后,立即攻打江油。江油守将马邈不战而降,情况对邓艾非常有利。他以江油为缓冲,从容集结部队。

  邓艾取江油,随后接阴平小路诸军,到江油取齐,径来攻涪城。

  其实书中也说得很清楚,“接阴平小路诸军”。当然,在危险的道路上,一定有死亡,但损失率不应该太大,邓艾也负担不起太多。探路后,如果有人接应,损坏会更小。人数应为26000~29000(按每营3000人的倍数计算,29000人的可能性较大)。这两万多人是邓艾手下的精锐,再加上邓艾军没有退路,战斗力可想而知。

  以上是《演义》中的兵力数字,邓艾在史书《三国志》中偷渡阴平的兵力也有数字。

  方邓艾以万人入江的危险,钟会以20万人留在剑阁而不进。三军之士已经饿了。虽然艾战胜克将,使刘禅几天不降,但二将之军很难逆转。

  虽然一万人的数字不具体,但至少不会低于一万人,甚至有可能与浪漫情况一致。看来邓艾偷袭的部队并不多。

  回头看看诸葛瞻的兵力。

  后主即拨成都兵将7万与瞻。他辞去了后主,整顿了军马,聚集了诸将,问道:“谁敢当先锋?”

  这是《演义》中给出的数量,刘禅给诸葛瞻七万兵马。这七万的数量其实有很大的水分。

  共户28万,男女94万,带甲士兵12000,官员4万,仓粮40多万,金银2000斤,锦绮彩丝20万。剩下的东西在仓库里,不如具数。

  这段话是刘禅投降邓艾时报道的蜀国人口财产等数字。《演义》与史书一致,应直接摘录。蜀国投降时,总人口98万,兵力10万出头。姜伟带走了数万兵马,减去了驻扎在其他州县的军队。成都还剩下多少战士?所以7万的水很大,即使人够了,大部分也是临时拼凑的。用这样的部队与邓艾的精锐作战是很奇怪的。

  虽然诸葛瞻的性格继承了诸葛亮,但他的才能根本没有继承,温室的成长也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残酷。试图迅速击败邓艾,但被邓艾摧毁。这也导致成都不得不选择投降。

  如果诸葛瞻一开始采取谨慎的态度,按照危险等待姜维的回援,邓艾的孤军恐怕只会被消灭。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