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粪忧心的故事:孝子庾黔娄尝父亲粪了解其病情

  余黔娄,生卒年不详,字子贞,南北朝齐梁时期(479-587)新野(今河南)人。他的父亲于庚易,移居江陵(今湖北荆州),隐居不出,南齐朝廷多次征聘他都拒绝就职。余黔娄年轻时好学,天性至孝。他曾出仕为编令,后任虚陵县长(治所在湖北省公安县西),再任蜀县太守,梁代累迁至散骑常侍。做官很有政绩,以仁爱化俗,居官清廉。

  “二十四孝”之一的“尝粪忧心”,讲述了南朝孝子虞黔娄的孝行。

  余黔娄,南齐高士。他当了柔陵县长,刚到任不到10天,突然心惊肉跳,汗流浃背。他觉得家里可能会发生重大事件和紧急情况,于是立即放弃了官员,回家了。果然,他的父亲已经生病两天了。“到县前十天,春婷病得很深。我愿意代代相传,北望起忧心忡。”

  诗中说:“到县前十天,春庭病得很深。”“春庭”是一个典故。《庄子·逍遥游》说古树大椿长寿;《论语·季氏》还说“孔鲤趋庭”,是父亲孔子教的。后来,它被组合成“春庭”一词,作为父亲的代名。(“萱堂”是指母亲。)“秦”是指经历。

  读完这个故事,我们会再次想起“24孝”中的遥感说法,比如“啮齿动物心痛”。这种孝道的“感应”不断被不同的情节渲染;认为聪明的现代人最讨厌这一点,指责它不科学。

  然而,故事中的医生非常奇怪,他说:“如果你想知道疾病是好是坏,只要你尝尝粪便。如果味道很苦,那就没关系了。”相反,如果它很甜,那就很危险了。

  于钱娄真的用嘴尝了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道很甜,心里很难过。晚上,他跪在夜空中的北斗星星上,把手放在地上,头也放在地上,祈祷免灾,并要求用自己代替父亲去死。这时,他听到夜空中似乎有人在对自己说:“即使父亲的生命已经结束,他也不能再延长了。你真诚地祈祷,直到月底。”

  果然,父亲几天后就去世了。于黔娄悲伤地埋葬了父亲,并为他守孝了三年,在他的坟墓旁结庐而居。

  当现代人读到这个故事时,他们可能首先讨厌的是医生的“混合账户”,他们想出了这样一个“坏主意”,这是令人厌恶的;孝子尝了尝,真的很恶心。(从现代中医的角度来看,这实际上并不缺乏科学真理。)其次,我认为这种“感应”的做法太过分了。这是正常人的正常心理活动。

  对于一些古代流传的故事,我们的后代不必看得太重,也不必看得太真实。关键是要抽出合理的核心——这也是古人写这样故事的起点。

  孝子于黔娄尝粪的故事,其合理内核至少有三点可说:

  1.孝子和亲人心连心,一直关心亲人,尤其是远离他们的时候;当亲人生病或生命垂危时,孝子的神经更加紧张。这可能是古今孝子相通的地方。

  2.孝子孝顺,甚至可以放弃自己的官位,当然也可以放弃其他事情。元朝高则成在《琵琶记》中说:“书,我只是为了你自己的金屋,却教会了我离开春亭萱草堂。还想,休息,毕竟是文章误我,我误父母。”现代人不知道还有什么味道吗?

  3.孝子孝顺,甚至把亲人的生活看得比自己更重要,这样他就可以用自己的身体来换取自己的身体。今天有很多报道说,有些孩子把他们的器官和骨髓移植给父母,不是吗?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