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永安:朱元璋麾下水军第一人,结局如何?

  廖永安:朱元璋手下水军第一人,结局如何?有兴趣的读者和有趣的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元朝末年,朱元璋的名将如云。如果问哪个将军最勇敢,无疑是常遇春。朱元璋曾说:“摧锋陷阵,所向披靡,如无副将军遇春”。

  然而,常遇春不善水战,那么,谁是朱元璋手下最强的水军将领呢?答案是廖永安!

  谷应泰在《明史纪事本末》中说:

  常遇春怀远之雄,廖永安巢湖之杰,一时功臣,人如棋布...

  元朝末年,廖永安和弟弟廖永忠带领巢湖水军前往朱元璋。从那时起,朱元璋就像一只老虎。此后,朱元璋南渡长江,东拒苏吴,西战鄱阳。然而,尽管廖永安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他非常不幸。他被张世诚俘虏,并被囚禁了8年。朱元璋显然有机会救廖永安,但他最终死了,导致廖永安被困在监狱里。很遗憾。

  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将向大家介绍元末水军第一人廖永安,通过史料,带大家了解元末明初的一段不平凡历史。

  一、巢湖众将归来,太祖喜出望外

  俗话说,打虎兄弟,打父子兵。朱元璋创业初期,他的许多将军都是兄弟。最著名的有四对,分别是冯国用和冯胜;郭兴、郭英;吴亮和吴震;廖永安和廖永忠也是如此。这四对兄弟在明初被授予头衔,可以说是光荣的门楣。然而,虽然廖永安被授予楚国公,但他被授予封杀,因为廖永安在明朝开国时就去世了。

  《明史·列传二十一》记载:

  廖永安,字彦敬,德庆侯永忠兄弟。

  廖永安,字彦敬,安徽巢湖(今合肥)人。他还有一个弟弟,德庆侯廖永忠。事实上,虽然廖永忠在明初大受欢迎,但他和他的兄弟廖永安还是有差距的。

  元末,红巾军起义使江淮陷入混乱。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位于江淮之间。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巢湖渔民在湖上形成了强大的武装力量。这种武装力量不仅与义军作战,而且不允许元朝染指。后来,经过磨合和分化,巢湖水务工程师分为廖永安、俞廷宇和赵普胜三个派系。

  1355年,元朝出兵攻打巢湖。上述三位领导面临生死选择。最后,赵普胜选择去徐寿辉(后来跟随陈友谅),而廖永安和俞廷玉选择了朱元璋。

  当时朱元璋已经攻下和州,正要南下渡江。然而,朱元璋在濠州出兵,他的手下没有水军。渡江没有水军,就像没有柴火工资做饭一样。

  就在朱元璋心急如焚的时候,廖永安、俞廷玉率领巢湖众将前来投奔,朱元璋大喜。《明史纪事本末》云:

  太祖驻和阳久,谋渡江,无舟,时廖永安、俞廷玉携众将归,太祖大喜,说:“天意也是,机不可失!”

  廖永安和俞廷玉带来的巢湖将领在明朝开国后获得了十多个称号。廖永安的弟弟廖永忠、俞廷玉的三个儿子俞通海、俞通源、俞通源、赵伯仲、桑世杰、张德胜、华高等人都很熟悉。

  俗话说,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廖永安带来的巢湖水师填补了朱元璋水师的空白,为朱元璋夺取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廖永安在朱元璋眼中有着非凡的地位。

  廖永安的战斗力如何?他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让朱元璋大吃一惊。《明史廖永安传》记载:

  元人驾楼船,不利进退,而永安代操舟若飞,再战,再破元兵,始定渡江策。

  当时,为了防止朱元璋渡江,元朝在江心的采石岩上安排了重兵。朱元璋的士兵们很难进攻。出乎意料的是,廖永安率领下属冲到前面。他“操舟若飞”,连续冲击元朝的建筑和船只,两次击败元兵。朱元璋过了长江。

  渡江之战是巢湖水师的首秀,也是廖永安等人证明自己的舞台。此后,朱元璋南征北战,巢湖系将军始终占据一席之地。

  二、蛟龙纵横四海,良将失身被俘

  朱元璋渡江后,立即集中全部兵力分水陆攻打南京(集庆)。这时,陆路的主力是徐达,水路的主力是廖永安。《明史廖永安传》云:

  以舟师破海牙水栅,擒陈兆先,入集庆。提拔康翼统军元帅。

  廖永安率领水手直接突破元朝集庆路元帅海牙的水栅,在徐达之前从水路进入南京。此后,朱元璋攻打镇江和克常州,廖永安做出了一切贡献。因此,朱元璋封廖永安为同事江南枢密院。

  朱元璋与徐寿辉(陈友谅的老板)的第一次交锋发生在池州。当时,常遇春无法应付徐寿辉的水军。朱元璋急调廖永安南下。历史记载:

  与舟师同常遇春自铜陵趋池州。合攻,破其北门,执徐寿辉守将,遂克池州。

  廖永安和常遇春强联手,一举攻克池州。随后朱元璋派廖永安攻打江阴,廖永安一路势不可挡,打得张士诚将军栾瑞带头。廖永安乘胜追击,不断攻克常熟的福山港和通州的狼山。每一场战斗,廖永安总能“夺回战舰”,大大增强了朱元璋水军的实力。

  廖永安从1355年投奔朱元璋到1358年通州狼山之战,共四年。在过去的四年里,如果廖永安龙入海,他带领的水手将不可战胜地进攻。刘晨曾评论廖永安:

  指顾之间降王破国,斩将旗在谈笑之顷。

  这两句话的评论非常夸张,这意味着廖永安可以在谈笑风生中杀死敌人的将军,并在一瞬间打破敌人的位置。很容易两军对抗,拿下敌人将军的头。可以看出,廖永安太强大了。说他是元末第一位水军将军并不过分。

  然而,廖永安逐渐为下一场宜兴战役感到骄傲,廖永安遭遇了滑铁卢。

  1358年8月,徐达攻下宜兴,廖永安率领一群水军将领直接逼近张士诚的老巢苏州(时称平江)。出乎意料的是,徐达刚离开宜兴,宜兴将军反叛了张士诚。廖永安得到消息,不得不转身帮助徐达重新夺回宜兴。

  当徐达和廖永安第二次收复宜兴时,张士诚派来救助宜兴的将军吕珍到达。吕珍不是徐达的对手。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失败了。他不得不带着士兵们乘船从太湖水面上逃走。

  水战是廖永安的强项,廖永安带领下属赶上吕珍。由于渴望立功,廖永安逐渐脱离了徐达的大部队。《明史》云:

  (廖永安)乘胜深入太湖。遇见吴将吕珍,与战。后军不继,舟胶浅,被执。

  太湖是吕珍熟悉的水域。他一路逃跑,廖永安赶得很快。吕珍计发自内心地把廖永安带到浅滩。廖永安不熟悉水下环境。结果,船搁浅了,害怕被吕珍活着。当徐达的军队到达时,廖永安已被捕入苏州。

  瓦罐不离井口破,将军阵前难免死亡。廖永安自打出巢湖,百战百胜。他从来没有想过吕珍会因为追敌而走上路。

  廖永安虽然被俘,但他的故事还没有结束。

  三、将军宁死不屈,太祖见死不救

  廖永安被吕珍活捉。他被五花大绑带到苏州。张士诚珍惜人才,亲自为他放松。他希望自己能“弃暗投明”。《明史廖永安传》记载:

  永安长水战,所至有功。士诚爱它的勇气,欲降之,不能,为囚犯。

  面对张士诚三番五次的劝说,廖永安始终不为所动,宁死不屈,张士诚无奈,只好将廖永安囚禁起来。

  廖永安宁死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他对朱元璋真的很忠诚,另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兄弟和家人都在朱元璋的阵营里。为了家庭的安全,廖永安不可能改变弦。

  廖永安被俘后,朱元璋有很好的机会救他,但朱元璋没有。《新元史·张士诚传》记载:

  明太祖使徐达攻常州,士德来援,达设伏邀之,获士德...士诚获廖永安,请以易士德为准,明太祖不允许。

  就在廖永安被俘的时候,朱元璋也俘获了张士诚手下的一个重要人物,那就是张士德。

  当时,张士诚在高邮起兵反元,共有18位老兵参加,历史上被称为“十八条扁担起义”,其中包括张士诚的三个弟弟。张士德是张士诚的三兄弟,也是张士诚最依赖的将军。

  在常州之战中,张士德和徐达几天没有遭受损失,这显示了张士德出色的能力。后来,徐达设定了一个引诱敌人的计划,最终抓住了张士德。张世诚爱他的兄弟。活捉廖永安后,他派人给朱元璋发信,希望用廖永安换张世德。

  两军交战,交换俘虏并不少见。朱元璋得知张士诚的意图后,回复了张士诚两个字——不换!

  也就是说,朱元璋完全有机会救廖永安回来,但朱元璋最终选择了死亡。朱元璋为什么要这么做?事实上,他有两个考虑因素:

  首先,虽然朱元璋喜欢廖永安,但他认为廖永安对自己的价值并不像张士德对张士诚那么重要。因此,交换囚犯是可以的,他可以用其他囚犯来交换。如果你坚持用张士德换,朱元璋会提高价格。

  第二,朱元璋不想救廖永安。他认为未来还有机会。朱元璋当时雄心勃勃。他计划用张士德作为诱饵,试图招募张士诚。

  然而,朱元璋没想到这次不换廖永安,接下来就没有机会了,因为接下来,发生了一起事故。

  和他的哥哥张士诚一样,张士德出生在盐民身上。虽然他出身低微,但他很有野心。被朱元璋俘虏后,他绝食了。没人劝他没用。几天后,“士德死于不吃东西”,张士德死于绝食。

  更严重的是,张士德被朱元璋俘虏后,张士诚的老母亲日夜催促张士诚救张士德。现在张士德死了,他的老母亲突然听到坏消息,甚至死了。

  本来双方还有放松的余地。现在张士德死了,张士诚的老母亲也生气了。张士诚怎么能放下杀哥哥的仇恨和母亲的死呢?从那以后,张士诚恨朱元璋。更不用说交换囚犯了,即使是普通的交流,张士诚也无法回应朱元璋。

  因此,廖永安悲剧,他落在张士诚手中,除非张士诚被朱元璋彻底打败,否则他无法逃出监狱。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朱元璋从头到尾都不想救廖永安,而是朱元璋真的没有想到后来的事故。

  四、良将魂断姑苏城,皇帝开国心有愧

  廖永安被张士诚囚禁期间,朱元璋要求弟弟廖永忠取代廖永安的职位。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朱元璋赢得了龙湾和鄱阳湖之战,消灭了最大的敌人陈友谅。

  1366年,朱元璋派徐达、常遇春等人对张士诚发动全面进攻,苏州迅速成为孤城。徐达派人劝说张士诚,张士诚和朱元璋深仇大恨,选择鱼死网破。历史记载:

  石诚记得死弟的遗恨,拒绝使用,永安卒死于平江。

  张士诚赶走徐达使者后,廖永安死在苏州城大牢里。

  此时,廖永安已被张士诚囚禁8年,至于廖永安是病逝还是被张士诚杀害,不得而知。

  当时朱元璋已经叫吴王了。他听说廖永安去世了,非常难过。廖永安是楚国公。第二年,张士诚灭亡,朱元璋亲自到郊区祭祀廖永安。《明史廖永安传》云:

  永安被囚禁八年,死于吴。吴平,丧还,太祖在郊区祭祀。

  明朝开国后,由于廖永安的弟弟廖永忠的杰出成就,他被朱元璋命名为德庆侯。当时,朱元璋共封了六位公爵。事实上,考虑到廖永忠的高功夫和他哥哥廖永安的贡献,朱元璋曾考虑将廖永忠命名为公爵。然而,由于廖永忠在迎接韩林儿来南京的路上弄清楚了朱元璋的意图,并擅自沉船溺死了韩林儿,朱元璋只把他命名为侯爵。用朱元璋的话说:

  (廖)永忠战鄱阳时,忘躯拒敌,可谓奇人。然而,所善儒生窥我意,封爵,所以封侯而不公。

  至于韩林儿的死,后人争议很大,无论是廖永忠擅自决定还是奉朱元璋的密令。但从朱元璋想把廖永忠封为公爵可以看出,朱元璋仍然非常认可廖的兄弟。

  洪武九年,朱元璋改名廖永安为云国公。因为廖永安没有儿子,朱元璋还特意提拔廖永安侄子廖升为指挥官。

  第二年,即洪武十年,廖永忠因龙凤逾越案被杀,成为朱元璋杀害的第一位著名开国将军。按照常理,廖永忠犯了大逆罪,想连九族。但朱元璋只杀了廖永忠,救了廖家。

  朱元璋从来都不是一个善良的人。他之所以如此“慷慨”,可能是因为他内心深处为廖永安感到羞愧。

  几千年来,所谓的好将军大多是封建皇帝打败世界或维持稳定的工具。当时,朱元璋显然可以交换囚犯,但他拒绝了张世诚的要求,忽视了廖永安的生死。这可以看出著名将军的“工具”属性。

  因为在朱元璋的心目中,廖永安不是一个活着的人,他是一个可以用价值来衡量的工具。举个极端的例子,如果被俘的不是廖永安,而是朱元璋的弟弟,当张士诚要求换俘虏时,朱元璋会毫不犹豫地同意。

  因此,笔者认为,虽然廖永安一再被朱元璋封杀,但本质上他仍然是一个悲伤的人物。

  《帝王家训》说:良匠无弃料,明君无弃士。

  君王可能不会无缘无故地放弃一个著名的将军,但当君王所寻找的东西比著名的将军更有价值时,他仍然会放弃。这就是封建制度的悲哀。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