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豆自秦汉以来开始制作,它有着怎样的营养价值?

  纳豆起源于中国古代,自秦汉(公元前221-公元220年)以来,通过纳豆菌(枯草杆菌)发酵成豆制品,粘性、臭、甜,不仅具有大豆的营养价值,富含维生素K2、更重要的是,发酵过程中产生了多种生理活性物质,以提高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具有溶解体内纤维蛋白等调节生理功能的保健作用。下面有趣的历史小边为您带来详细的介绍,让我们来看看!

  古书记载

  日本古书《和汉三才图会》记载:“纳豆自秦汉以来就开始制作。从中国开始的豆豉,日本也曾称纳豆为“豆”,平城京出土的木简中也有“豆”字。由于豆豉是在僧家寺的纳所制作的,储存在瓮桶中,然后由禅僧从秦汉传播到日本寺庙,纳豆首先在寺庙中发展起来,也被称为“唐纳豆”或“咸纳豆”。然后根据当地环境发展出纳豆,比如日本用大酱不用豆豉,或者用酱油不用酱汁。基于日本各地区特色,传承了大龙寺纳豆、大德寺纳豆、一休纳豆、大福寺滨名纳豆、悟真寺八桥纳豆等地方特产。

  制作方式

  传统的制备方法是用稻草包裹蒸大豆。稻草浸泡在100度沸水中进行杀菌消毒,并保持在40摄氏度。稻草上常见的枯草杆菌(纳豆菌)耐热性高,因为它能产生孢子,杀菌过程不受损坏。高温培养速度快也能抑制其他细菌,大豆发酵后会产生粘稠的丝状物。这种粘稠的外观主要来自成分中的谷氨酸,被认为是纳豆美味的来源。

  20世纪末,获得优质稻草并不容易。它们大多用保利龙或纸容器出售。因此,现代生产方法是将蒸大豆与人工培育的纳豆菌混合,直接放入容器中发酵,一些大豆以外的食物也可以制成纳豆。

  制作清酒时,如果原料米不小心被纳豆菌污染,以其快速繁殖速度抑制酿造所需的酵母菌。纳豆不能出现在酿造清酒的地方,其他发酵食品也可能有类似的情况,需要更加注意这个过程。

  纳豆菌是弱酸性的,会阻碍乳酸菌产生的乳酸。技术上,气味较弱的纳豆已经开发出来,但由于使用活性较低的纳豆菌种,很容易造成其他细菌的增殖空间。此外,纳豆菌的天敌是寄生在细菌上的噬菌体病毒。噬菌体开始作用后,会降低纳豆菌的活性,可能导致其他细菌开始繁殖。因此,应避免食用超过保存期的纳豆。

  食用方式

  传统上,纳豆首先加入酱油或日本芥末(一般在百货公司销售的盒装纳豆,使用日本淡酱油和黄芥末),搅拌至丝状物,放在米饭上吃,是纳豆米。还有人把纳豆和生鸡蛋、葱、茶荷、萝卜、柴鱼等食材混合在一起。纳豆和砂糖有时混合在北海道和东北。还有创意吃蛋黄酱的方法。加入酱汁不搅拌会使水分过多,粘度也会降低,葱和芥末会抑制“纳豆氨”的刺鼻气味。不习惯吃纳豆的人认为是腐烂的水煮大豆。

  营养成分

  纳豆含有皂苷、异黄酮、不饱和脂肪酸、卵磷脂、叶酸、食用纤维、钙、铁、钾、维生素和各种氨基酸、矿物质,适合长期食用和保持健康。

  根据日本医学家和生理学家的研究,大豆的蛋白质是不溶性的。纳豆制成后,变得可溶,产生氨基酸。此外,由于纳豆菌和相关细菌,原料中不存在的各种酶有助于胃的消化和吸收。纳豆的成分是:61.8%的水、粗蛋白19.26%、粗脂肪8.17%、6.09%碳水化合物、粗纤维2.2%、作为植物性食品,灰分为1.86%,其粗蛋白、脂肪最丰富。纳豆是一种高蛋白滋养食品。纳豆中所含的酶可以消除体内部分胆固醇,分解体内酸化脂质,恢复异常血压。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