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它有着什么巨大价值?

  由于永乐仪式数量众多,参与者众多,前后风格不同,前后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这并不影响其巨大的价值。下面有趣的历史小边将为您带来详细的介绍,让我们来看看!

  《永乐大典》是中国最著名的古典经典,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它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前人编纂的所有类书,被称为万书之书,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丰富的故事和难以解决的谜团。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百科全书文献于明朝永乐年间编纂。共22877卷,分装成11095卷,全书约3.7亿字。

  它保存了14世纪前中国的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其他百科全书文献。与法国狄德罗编写的百科全书和英国大英百科全书相比,它早了300多年,堪称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据粗略统计,《永乐大典》有七八千种古籍,数量是前代的《艺文类聚》、《太平御览》、五六倍的书,如册府元龟。

  永乐大典最大的贡献就是保存了明初以前中国各学科的大量文献资料。在这方面,清朝的一些学者在《永乐大典》中失去了作品。乾隆年间,安徽学政朱筠在开设《四库全书》馆时,邀请“学校永乐大典”,选择其中人不常见的书籍”,获得清高宗批准。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成立了《四库全书》馆“校勘永乐大典散文办事处”。


  到乾隆46年(1781),共出版书籍:经部66种,历史部41种,子部103种,集部175种,共385种,4946卷。西晋杜预的《春秋释例》等重要文献、唐林宝的《元和姓》、北宋薛居正的《旧五代史》、南宋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宋代医学名为“苏沈良方”、《博济方》、《伤寒微旨》等都是丢失已久的秘籍,全靠《永乐大典》才能保存下来。

  《永乐大典》所载的书以宋元时期为主,到明代编辑《文渊阁书目》时,这些书已经十不存三四了。到了清代,只有十分之一和二还在流传。此外,《永乐大典》除了正规的儒家典籍、历史传记百家、历代文集等外,还包含了大量的方舆志成、小说戏曲、医学方技、道佛典籍等。因此,历代学者都把《永乐大典》视为编辑的起源。他们爬上去梳理,总结了分散在各卷中的经典,使许多丢失的书籍重现了这个世界。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