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不识字如何批折子?奏折出现于清朝顺治年间

  奏折出现在清朝顺治年间,直到康熙年间,奏折才正式形成固定制度,即朱元璋在位期间没有批评奏折。而且,朱元璋虽然出身农民,学习起点确实很低,但并不意味着朱元璋一直不识字,没有文化。朱元璋小时候读过几个月的私立学校,这几个月的私立学校生涯,让朱元璋知道了很多字。下面有趣的历史小边为您带来详细的介绍,让我们来看看!

  朱元璋十几岁时,他的家乡发生了干旱,不久之后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和瘟疫,朱元璋的父母和大哥都去世了。绝望之下,朱元璋去找黄觉寺的高斌和尚。在黄觉寺,朱元璋和寺里的老和尚学了几天佛经,认识了很多字。

  朱元璋17岁时,由于当地饥荒,黄觉寺得不到施舍。无奈之下,黄觉寺的主持人打发了寺内和尚云游的化缘。朱元璋边走边乞,从濠州南到合肥,西到河南,到固阳、信阳,北到汝州、陈州,东到鹿邑、毫州。三年后,朱元璋又回到了黄觉寺。

  在云游化缘的三年里,朱元璋走遍了淮西的名都大邑,接触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这让朱元璋看到了世界,开阔了视野,也让朱元璋意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因此,回到黄觉寺后,朱元璋“立志努力学习”。每当他遇到不懂或不完全懂的人,他就会咨询寺里有知识的老和尚。

  参加农民起义后,朱元璋的老师越来越多。随着李善长、冯国用、陶安、朱生、刘伯温、宋连等儒家思想家的参与,这些人经常引用经典,谈论古今,帮助他分析情况,这使朱元璋进一步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

  因此,朱元璋经常向他们请教,每天早起晚睡,挤出时间学习。无论走到哪里,朱元璋都会试图吸引儒家思想家思想家,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工作人员,然后日夜与他们相处,谈论经典和历史。

  就这样,朱元璋的文化水平不断提高。

  朱元璋登基后,对阅读一点也不放松。他还下令在北京师傅奉天门东侧设立文渊阁,“将古今载籍尽收,置大学士”。处理完政务后,朱元璋经常去文渊阁学习:“命洪儒入经,自批读,终日忘倦。”

  因此,朱元璋一开始确实没有文化。但后来,朱元璋的文化水平还是比较高的。

  例如,在朱元璋早年,他以吴王的身份来到湖南。当他进入寺庙时,一位僧侣问朱元璋要做什么。朱元璋写了几首诗:“杀死江南数百万士兵,腰剑血腥。山僧不认识英雄,所以小晓问他的名字。”

  朱元璋不仅读书,而且书法也很好。比如有《总兵贴》、《大军贴》、《吴王手甲卷》等等。因此,朱元璋不是一个没文化的大老粗,处理政务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