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朝的武力值为何如此之低?契丹军有个什么致命的弱点?

  在中国北方崛起的异族王朝中,如果简单比较武力值,契丹人创造的辽朝排名肯定比较低。最能解释问题的例子有很多。比如耶律阿保机在立朝之初就多次与占领山西的沙陀人竞争,几乎从未占据过便宜。虽然辽太宗曾经占领开封,但在沙陀人刘志远率军威胁后,他不得不仓促撤退。

  然而,同样崛起于北方的黄金和元朝,其武力价值明显高得多。前者成功地将其领土推向黄河以南,实现了从边境政权到中原王朝的转变,后者进一步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统一整个中国的外国王朝。下面有趣的历史小边将为您带来详细的介绍,让我们来看看!

  那么,为什么辽朝的武力值这么低呢?笔者认为,辽朝武力值低的根本原因是契丹军有致命的弱点——攻坚能力弱!

  众所周知,中原王朝的骨干是汉族人民,绝大多数汉族人口是定居的农业人口。面对游牧民族的入侵,由于军事机动性的不同,前者是积极的攻击,所以中原王朝基本上采取了防御反击的战略。通常的做法是在边境地区建造堡垒和哨所,配置少量军队,形成第一道防线,用于预警和延迟敌人的攻击。后面的位置是第二道防线,它们都是关键的防线城市。森严城高池深,兵力密集,是决战。

  游牧民族骑兵是主要的。在集中优势兵力的情况下,大多数边境防线都可以轻松突破。然而,当警报并赢得时间完成两项关键任务的守军坚守城市,即集结军队和储备物资,以消耗敌人时,游牧民族军队的真正考验开始了——如何突破强大的设防城市?

  让我们来看看契丹军队在辽朝立国之初面对坚城的表现。

  917年,耶律阿宝机亲自带领契丹精锐入侵河北。突破边境后,他成功抵达幽州市。攻击失败后,他改为长期围困。结果,他200多天没能突破这座城市。最后,唐朝将军李思远率领军队与守军内外作战,击败了他。

  1994年,辽太宗向南攻击后晋,持续了三年没有取得决定性突破,山西大部分战略地区牢牢掌握在沙陀人手中,最终依靠后晋教练杜重威投降打破僵局,没有任何抵抗进入都市开封。

  992年,辽朝派出一支自称80万的军队越过边境,占领了大片美丽的领土。然而,当清川江防线到达美丽的军队时,它已经无法突破,战争陷入僵局,最终不得不结束和谈。

  后周崛起后,主动攻击契丹,夺取了“燕云十六州”最南端的莫州和颍州,并派兵坚守。对辽朝来说,就像喉咙里的一块肿块,所以不断派兵入侵,希望重新夺回。然而,直到与北宋签署“禅源联盟”,它才成功。

  事实上,虽然契丹军队在与宋军的对抗中获胜率很高,但几乎都是在野战中,而在攻坚战中,失败的次数占了大多数。辽朝皇帝之所以愿意在黄河边的禅渊与宋朝讨论和平,是因为契丹军直接绕过固体设防城市,如定州和英洲。虽然它深入宋朝,但它被困在宋军从东到西包围的狭窄地区,面临着被切断撤退的危险。

  契丹军作为一支游牧民族军队,其军队的绝对主力军自然是擅长野战的骑兵。然而,面对强大的设防城市,它不得不依靠大量的步兵和攻城设备,如冲车、梯子、建筑车和石车。前者需要大量的汉族士兵,后者需要熟练的工匠,两者只能从辽朝南部的燕云十六州和东部原渤海国家的汉族人中选择。

  然而,辽朝面临着两个困境:1。汉族绝对数量不足,步兵和工匠数量不足。燕云十六州人烟稀少,多族杂居。汉人不多。此外,他们处于两国战争的前线,被反复蹂躏,逃亡。剩下的很少;2.汉人税太多,不满意,没有主动性和热情。契丹人虽然是辽朝的主要民族,但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和习俗决定了不可能征收多少税。政府的收入只能依靠挤压定居的农业人口,即南京道的汉族人民。此外,辽朝还在不断地战斗。可以想象,中国的汉族人民自然会离心而离德。

  没有大量汉民的积极参与,契丹军就无法提高攻坚能力,而一个王朝的扩张,仅仅依靠骑兵的野战肯定是无法成功的。

  事实上,辽朝90%的领土都是耶律阿保机时代打下来的,除了渤海国家,基本上都是草原沙漠,后代得到的“燕云十六州”是石敬堂送的,不是靠自己的能力打下来的。甚至可以说,辽朝的对外扩张史实际上是一段到处碰壁、屡遭挫折的历史,以至于在与北宋对峙的时候,连“燕云十六州”南端的莫州、颍州都拿不回来,硬生生变成了从十六州变成十四州,可见其攻坚能力弱!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