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鼠疫在历史上有多恐怖?

  明末大鼠疫在历史上有多可怕?以下有趣的历史编辑将为您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也许每个人都听过一句话,明朝死于鼠疫。但仅仅这样说,似乎就有一种夸张的感觉——一个好的王朝怎么能被一种小疾病打败并崩溃呢?所以,请和作者一起看看崇祯六年(1633)爆发的鼠疫有多可怕。

  明朝崇祯皇帝在位期间在中国北方爆发的鼠疫,又称京师大瘟疫、明末大鼠疫或疙瘩瘟。一旦人们感染了这种瘟疫,就会发生急性疾病,症状主要是严重的头痛、呕吐、呼吸急促,严重的会出现意识不清;或严重的胸痛,咳嗽大量的粉色泡沫痰。有些人还会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这种疾病的死亡率很高,发病时间也很快。有时甚至会有两个人一个接一个地骑马。后面的人和前面的人说话,但没有回应。直到那时,他才发现那个人死在马鞍上,手仍然像鞭子一样可怕。

  那么鼠疫的影响有多严重呢?有记载称:“崇祯十四年初,大名府瘟疫大行,人死十分之五六,岁大凶。广平府大饥疫,人相食。京师大疫,天津大疫。河南省大疫,开封府阳武县死者十九,灭绝者无数。荣阳,人死不隔户,三月路无人行。可以说鼠疫过处,死者无数,街上空无一人,连叫花子都看不见,孩子也不再在街上玩了。

  鼠疫在全球“小冰河世纪”爆发,北方干旱,南方洪水。气候变冷,植被向南退化。当时可能只有一只老鼠被携带鼠疫病原体的跳蚤咬了,但由于老鼠一直饿,身体虚弱,很快就会影响到一群又一群的老鼠。为了生存,携带病毒的老鼠从蒙古草原杀死了更南的地方。

  就明代社会而言,如此极端的自然气候也导致了农业欠收。更糟糕的是,蝗灾和老鼠的肆虐。面对饥荒,人们一个接一个地暴动;在外面,李自成的士兵和马也虎视眈眈。这真是内忧外患。鼠疫之所以在人群中大面积爆发,是因为鼠群南下寻找水源和粮食,增加了鼠群与人群接触的几率。在史书中,有许多地方记录了鼠群的变化,比如鼠群成群结队地衔尾渡河,大有一副不顾一切南下逃荒的样子。更糟糕的是,北方原本是政治军事中心,鼠群的到来带来了鼠疫,严重削弱了明朝军事的活力。

  北京沦陷前夕,明军守城部队严重匮乏。只有一些逃离死亡的守军士兵也被疾病折磨得虚弱。军官“鞭一人起,一人复卧如故”,士兵已经虚弱无力战斗,此时再坚固的壁垒也难以守住城市。鼠疫不仅严重削弱了军队的力量,而且使明朝失去了大量的人口。甚至有一种说法是“人与鬼并行在街上”,也就是说,死亡的人太多了,所以鬼魂在白天在世界上游荡。

  《明实录》有载: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