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砸缸,小学课本错误的配图引起争议

近日,有关于司马光砸缸的事件在社交媒体上引起热议。此事件由小学课本中出现的错误配图引发,配图中写着司马光砸缸的场景,但实际上司马光并没有进行过这个行为。这一错误引发了网友们的关注和批评,认为教材内容应该准确无误,不应该对历史进行误导。这也引发了对于小学教材编写和审查的讨论,希望能够保证教材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只要上过小学的人都知道。这是小学课本里的一篇文章,大家一直以这篇文章来连续小朋友,学习司马光动手动脑的问题。

不知道有没有人发现,其实这篇文章有个很大的错误。一直以为就存在,可能有细心的人发现了它,但是这个存在的错误却一直没有得到改变。我们不知道是课本配图工作人员的错误,还是本身课本审核的错误。

司马光砸缸,小学课本错误的配图引起争议

这个错误就这样存在了很多年,也没有人去改正它。我相信很多人可能发现了这个错误的问题,这是用来教育我们后代的书本中的文章,为什么还要这个问题存在。

司马光砸缸的文章,图片里的不是缸而是甕。

小学课本里的司马光砸缸的文章大概是这个意思:一天司马光和几个小伙伴在院子里玩,突然发现水缸里掉进去一个小朋友。司马光然后就想到用石头把缸砸破,让水流出来。然后救了那个小朋友。

简短的文章,需要小朋友学习司马光这种爱动脑、动手、乐于帮助别人的好品德。可是我们之前的小学课本里的配图,司马光砸缸,他砸的不是缸。而是甕,但是后来又出现砸的是缸不是甕。

前两天一个小朋友聊到这个问题。他说他上学课本里出现的配图也是甕,而不是缸。那么我们来看一下两者的区别。

缸:盛东西的器物,一般底小口大,有陶、瓷、搪瓷、玻璃等各种质料的:水缸、鱼缸等等。

甕:一种口小腹大,用来盛东西的陶器。同「瓮」。 如:酒瓮、水瓮、瓮中捉鳖。

这里我们可以得知的是缸是口大底小,甕是口小腹大。我们小学课本里曾经出现过的配图就是口小腹大的甕,有图片为证。

从这个图片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装满水的缸体。是口小腹大,明显符合甕的解释,而不是缸的口大底小。

但是后来有些时间段的课本又改了过来,变成了口大底小的水缸。同样的也通过审核出现在我们的小学课本上。

有人在说,这个故事不一定是真的,这个故事的真假,因为过了一千多年了。我们不太能判断事情的真假。

但是既然我们把这个故事放到了小学课本上来教育我们的后代,那么就应该严谨地对待。如果司马光砸缸的话,我们小学课本里面的配图就应该是口大底小的水缸。

不能把口小腹大的水甕的图片放到课本当中去,这样如果让人知道,会认为我们的审核工作人员不严谨。不去追求真实的东西,而随意更改文章的真实。

课本审核工作一件神圣而重大的工作,它的正确性直接决定了我们的后代能否接受到正确的教育知识,每个知识点应该在印证以后,然后才能审核通过。

这样的文章、课文,我们小朋友学习起来才不会有错误。本来中国的汉字文化就是博大精深。

每个字在不同场景里面就有不同含义,当然也有可能。如果这张图片,古籍里面有记载也是口小腹大的缸体。

可能说明在宋代,曾经甕和缸实际上他们就是一个物体。只不过为了更好地区分,我们的古人把它拆分成两个物体了。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