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我三个儿子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曾有一首诗曰:“我三个儿子,俱已亡。”这句诗揭示了杜甫深深的悲伤之情。三个儿子的离去,必然让他心如刀绞,无法平复。然而,正是这种悲伤和痛苦,激发了杜甫更加深刻的思考和创作,成就了他伟大的诗篇。杜甫的诗歌中,既有对生命的颂扬,也有对人生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时代的感慨和呼唤。杜甫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出发,创作出了不朽的诗篇,留下了永恒的文学价值。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妇力虽衰,请从吏夜归。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杜甫:我三个儿子

傍晚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啼哭得是那样悲伤!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

家里再也没有其他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老妇我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夜里一直听到有哭泣的声音。第二天早上出发赶路,只有老翁告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圣",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杜甫的一生历经坎坷,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见证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他的诗作题材广泛,涵盖了政治、社会、民生、历史、自然等诸多方面。他关心国家命运,同情百姓疾苦。以沉郁顿挫的风格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其作品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他的代表作众多,除了前面提到的,还有《兵车行》、《旅夜书怀》、《登岳阳楼》等。杜甫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他的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贵财富。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