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雕像回老家,重新掀起中国游民文化的浪潮!

李自成雕像回到老家,激起了中国游民文化的复兴。雕像的回归让人们回想起那段充满传奇的历史,重新审视和探讨游民这一群体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与贡献。随着雕像成为当地的新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学者前来探讨,将游民文化重新放置在了公众的视野之中,为传承和发扬这一特殊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近日,位于北京昌平西关环岛的李自成雕像启动搬迁,引发了许多市民及网友的关注和讨论,一时冲上社交平台的热榜!李自成雕像回老家,重新掀起中国游民文化的浪潮!

李自成雕像搬迁,为何引发议论?一个主要的原因,在于“李自成”这三个字自带流量,他不光代表历史,更代表人们对历史上农民起义的评价。

为何历史上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很少成功?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1、陈胜、吴广起义半年,义军内讧,吴广被杀;章邯反击,陈胜退到下城父时,被叛军的车夫庄贾杀害。

2、张角、黄巾军起义只坚持了9个月,被皇甫嵩镇压。

3、黄巢起义历时6年而败亡,其本人被自己的侄儿所杀死。

4、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历时14年之久,定都南京,割据江南,最终被曾国藩镇压。

追根究底,最根本的还是文化上的原因。学者王学泰指出,弥漫在中国社会底层的游民文化,主宰着中国两三千年历史的一治一乱。

何为游民?王学泰先生进一步指出,“游民”主要指一切脱离了当时社会秩序的人们。他们居无定所,游动于城市乡镇之间,缺少稳定的谋生手段。其重要的特点就在于“游”。

1、强烈地反社会性,破坏性强。

1644年4月下旬,李自成从昌平攻取北京,从德胜门入城。奋斗了15年的李自成终于称帝。李自成的成功,拜赐予军中游民文化的泛滥,让他快速拖垮旧王朝而登上大位。

2、建设性乏善可陈。

请看李自成占据京城42天,都干了些什么?

“打劫”官员

李自成按照官职的大小,专门制定了一个“助饷”的标准:

“内阁十万,部院、京官、锦衣卫将帅七万,科道、吏部郎五万、三万、翰林一万,部曹千计,勋戚无定数。”不到一个月时间,李自成共在北京掳掠夺得7000多万两白银。

整个北京城人人自危,起义军在得罪了整个官僚集团后,又彻底失去了民心。

“纵情享受”

李自成进入紫禁城后,也开始效仿历代皇帝,广纳美人,充实后宫。

掌书宫人杜氏、陈氏、窦氏,为自成所取,而窦氏尤宠。号曰窦妃。又有张氏,亦嬖之。自成集宫女,分赐随来诸贼,每贼各三十人。牛金星、宋献策等,亦各数人。”——《明季北略》

农民起义,历史上很少有成功的,但也有特例。游民出身的刘邦和朱元璋最终就获得了成功,他们之间有一个很关键的差异,就是刘邦与朱元璋在取得一定战果后迅速转型,剔除游民成分,打造了一个以士大夫为主的混合体。

那游民文化究竟是什么呢?王学泰在《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一书中提到,游民文化是古代皇权专制社会的产物,尤其是宋代以后,由于干旱、洪水、战争、腐败等天灾人祸,造就了大量不适农业生产,但具有小农生产烙印的游民团体。

游民不同于农民,他们没有土地,随时沉浮,完全释放愚昧和野蛮的本性。他们性情很真,只注重眼前利益,具有强烈的反社会性。他们喜欢拉帮结派,党同伐异,同时具有反抗精神,最令官府不安。

学者雷颐说,历史上形成过一种游民文化,流民文化跟特定的社会环境结合起来,后果是很可怕的。这本书的一个意义也在于让人们注意到这个现象,一定要从制度上让成为游民的人尽可能融入到当地社会当中。

对比,当下的社会,经济下行,失业率上升,社会治理错综复杂,不能不察!

#头条首发大赛#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