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王曹植五首名诗赏析:情调兼胜,气氛热烈,语言精美

陈王、曹植的五首名诗,情调兼胜,气氛热烈,语言精美。这些古代文人的诗作,曲折深婉,情感真挚,时而激昂奋发,时而悲愁婉转,展现出了他们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的思考。在诗人们的笔下,人与情感、情感与自然、自然与命运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的关系。这些诗篇的精彩之处,正是通过情感的表达与描绘,使读者能感知到文学的魅力,充分体会到情感真挚与语言精美所带来的美妙。

导语: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的著名文学家,诗人,音乐家,曹操的第三子,曹丕的弟弟。他的诗歌对后世有很大影响,被称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曹植的生平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少年才情:曹植十多岁就能诵读诗论和辞赋,深受曹操的宠爱,曾随父征战四方,写下了《白马篇》等名作。

立嗣之争:曹植与长兄曹丕争夺继承人的地位,但因为任性酗酒而失宠,最终被曹操定为临淄侯。

洛水感怀:曹植在曹丕继位后,屡遭迫害和贬谪,生活困顿,创作了《洛神赋》等感伤之作,表达了他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失落。

忧生之嗟:曹植在曹叡即位后,多次请求政治上的任用,但都被拒绝或忽视,郁郁不得志,最后病逝于陈郡,时年四十一岁。

陈王曹植五首名诗赏析:情调兼胜,气氛热烈,语言精美第一首《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七步诗》运用比兴手法,以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燃萁煎豆来比喻同胞骨肉兄残其弟,全诗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以及诗人自身的艰难处境和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前两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曹植以“豆”自喻,一个“泣”字充分表达了受害者的悲伤与痛苦。

后两句锋芒毕露,集中抒发了诗人对曹丕的强烈不满和理直气壮的斥责。

诗中“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诫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的影响之深远。

第二首《白马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白马篇》是诗人创作的乐府新题,属于《杂曲歌·齐瑟行》,以开头二字名篇。

这首诗描写和歌颂了边疆地区一位武艺高强又富有爱国精神的青年英雄。借以抒发作者的报国之志。

本诗中的英雄形象,既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又凝聚和闪耀着时代的光辉,为曹植前期的重要代表作品。青春气息浓厚。

《白马篇》可以分为四节来理解其内容。

第一节,从开头至“幽并游侠儿”,概写主人公游侠儿英俊豪迈的气概。

第二节,从“少小去乡邑”到“勇剽若豹螭”,补叙游侠儿的来历和他超群的武艺。

第三节,从“边城多警急”到“左顾凌鲜卑”,写游侠儿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奋勇杀敌的英雄事迹。

第四节,从“弃身锋刃端”至结束,写游侠儿弃身报国、视死如归的崇高思想境界。

《白马篇》运用了铺陈的笔法,这是乐府诗突出的艺术特点。如诗中写游侠儿的武艺:“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左的”、“月支”、“马蹄”,都是练习射箭的靶子,作者这样详细地描写了游侠儿射箭的过程和技巧,既表现了他的武艺高超,又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和可信度。

《白马篇》风格雄放,气氛热烈,语言精美,称得上是情调兼胜。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富有想象力和表现力。

如“连翩西北驰”比喻马速如飞,“狡捷过猴猿”比喻游侠儿灵活敏捷,“视死忽如归”拟人化地表达了游侠儿对死亡的态度等。

第三首《梁甫行》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梁甫行》是一首描写海边逃民的艰苦生活的诗,表现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曹植在曹丕篡位后,被贬到贫困的海边,亲眼目睹了百姓的苦难。

这首诗采用了白描的手法,用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描绘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突出了边海人民生存环境的恶劣和生活方式的野蛮。

诗中有几处比喻,如“妻子象禽兽”,“狐兔翔我宇”,“柴门何萧条”,都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诗人以自己的遭遇为契机,抒发了对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的不满,表达了一种慷慨激昂的情怀。

第四首《七哀诗》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七哀诗》是一首闺怨诗,也是一首讽刺诗。

这首诗借用一个思妇对丈夫的思念和怨恨,比喻曹植和身为皇帝的曹丕之间的生疏和疏远,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在政治上遭受打击之后的怨愤心情。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用了托物起兴的手法,以明月和流光来渲染出凄清冷寂的气氛,引出楼上的愁思妇。

这个愁思妇就是诗人自比的形象,她是宕子妻,即离乡客旅者的妻子。

宕子是指在外游历或流亡的人,也可以指在外任职或战斗的人。

诗人用这个比喻来暗示自己被曹丕外放或排斥,与兄长失去联系。

接下来,诗人用清路尘和浊水泥来比喻自己和曹丕的地位悬殊,用浮沉各异势和会合何时谐来表达自己对重逢和好的渺茫希望。

最后,诗人用愿为西南风和长逝入君怀来寄托自己对报效国家的忠心,用君怀良不开和贱妾当何依来抒发自己对曹丕绝情寡义的不满。

这首诗处处从思妇的哀怨着笔,句句暗寓诗人的遭际,诗情与寓意浑然无间,意旨含蓄,笔致深婉,确有“情兼雅怨”的特点。

这首诗也被认为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曹植在文学上的高超造诣。

第五首《杂诗七首·其四》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

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这首诗采用了比喻的手法,以南国佳人自喻,表达了他怀才不遇的苦闷和对青春逝去的感慨。

诗中描绘了佳人的美貌和才华,但又受到世俗的冷落和轻视,无人欣赏她的歌唱和笑容。

诗人感叹时光飞逝,美色难以长久,暗示自己的才能也难以施展。

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意境深远而含蓄。诗中运用了许多屈原《楚辞》的意象和语汇,如“南国”、“江北岸”、“潇湘沚”等,显示了诗人对屈原的敬仰和对楚国文化的传承。

诗中也反映了曹植的个性和情感,他不愿妥协于世俗,不屑于权势,但又渴望得到认可和尊重,这种矛盾和挣扎构成了他诗歌的主要内核。

总结:曹植的诗词是三国时期魏国的代表作品之一,他的诗风雄浑豪放,富有感情和想象力。

代表作有《洛神赋》、《七步诗》、《铜雀台赋》等,其中《洛神赋》是一篇描写洛水神女的辞赋,语言华丽绮丽,气势磅礴壮阔,被誉为“辞赋之冠”。

《七步诗》是他在被曹丕逼迫写诗的情况下,用七步完成的一首五言绝句,表达了他对兄长的不满和对自己命运的悲哀。

《铜雀台赋》是他为曹操建造铜雀台而作的一篇赞美之作,描绘了铜雀台的宏伟壮观和曹操的英明神武。

曹植的诗词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他开创了浪漫主义诗风,对后世诗人有着深远的启发和借鉴。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