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忠臣与奸臣的辨别

在中国历史上,曹操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一位独断专行的统治者。在曹操的统治时期,不仅有忠臣效力于他,也有奸臣暗中勾结。因此,对于忠臣与奸臣的辨识成为了当时政治斗争中的重要议题。究竟如何才能辨别忠臣与奸臣呢?这是一个颇具深度的讨论话题。

有人说曹操的一生亦善亦恶,亦忠亦奸。我却认为曹操是先善后恶,先忠后奸。曹操曾经是一个忠臣。

曹操二十岁的时候担任洛阳北部尉(相当于首都一区的公安局长),他不畏强权,为了整顿治安,棒杀了犯了法的皇帝宠臣蹇硕的叔父,从此京城的治安大有改善。这个时候的曹操颇有点强项令的风格。由此可见,因此当时的曹操是忠的。

曹操得罪了权贵,被调去担任地方官(顿丘令)而后又担任议郎(议郎是言官虚职),有一次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谋划诛杀阉官,却反遭阉官的陷害,曹操上书为他们鸣不平。但是朝廷当中奸臣当道,没人理会他。之后曹操又多次上奏改革弊制,但都没有成效。于是曹操知道朝廷已经难以匡正。于是再也不向朝廷谏言。

曹操虽然当时是担任虚职,但是也想要在自己的岗位上为朝廷做贡献,所以才针对弊制多次谏言。虽然并没有人重视他的谏言,最后他自己也心灰意冷了。但是曹操想要匡扶朝廷的心意确是显而易见的。

曹操:忠臣与奸臣的辨别

剧照,年少的曹操一心想当个好官,为国家效力

当董卓乱政,天下倾颓。曹操勇敢的站出来,他首倡义军,讨伐董卓。想要匡扶汉室,拯救黎明。他虽然是第一个提议组成联军的,但是为了更好的发挥联军的实力,他自己不做盟主。而是推举了袁绍。因为他认为这样更有利于击败董卓。由此可见,此时的曹操不是一个看重名利的人。只要对国家有好处,他可以退居二线。让别人出尽风头。

凡此种种,桩桩件件表明了曹操是一个忠臣。

剧照,曹操在召集义军,讨董救驾

曹操由忠到奸的转折点-讨董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各怀鬼胎。诸侯们不为汉室朝廷所着想,只在乎自己的利益。面对董卓的军队,各路诸侯趋循而不敢前进。曹操义愤填膺,最后只有自己出兵,结果大败而归。当他灰头土脸地回到联军营地,诸侯却在饮酒作乐,曹操更是怒发冲冠,同时也心灰意冷,对时局失去信心。

剧照,十八路诸侯中只有曹操率军追董卓想要迎回天子

曹操虽然年轻时候的理想是想当一个忠臣,可惜时势把他推向了风口浪尖。讨董失败,不但让他损兵折将,也让他看清了这个天下没几个和他一样的忠臣。汉室气数已尽,从此他不再忠于汉室,只为自己的霸业而奋斗。

随着野心的增长,曹操也越来越暴虐。这在他父亲被陶谦部下所害死后达到了顶峰。曹操挥兵东进,击破徐州各军。并展开了一系列的屠杀。

虽然曹操之前是忠臣,后又迎奉天子。甚至窃据相位,独揽朝政这些行为也可以说是为了治理好天下,造福黎明百姓。但是在徐州展开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的却是曹操一生难以抹去的污点。

正是从这一刻起,曹操真正地成为了一个狠毒的奸臣。

剧照,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随后,曹操为了限制帝王的势力,发动宫变,杀了皇后,让皇帝立自己的女儿为皇后。逼宫,这在古代是大逆不道的行为,形同谋反。可见曹操此时已经不在乎所谓的汉室权威,皇家威仪了。皇帝在他的眼中已经成为了他掌控朝局的工具。如此臣子,谁能说他不是奸臣。

剧照,曹操诛杀伏皇后

结语: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想法在发生改变。随着阅历的增长,看待事物的角度也会发生变化。年少时候的曹操一心报国,忠心耿耿。但是若干年后,他经历了人世的沧桑,人情的冷暖,时事的变化。几经生死,曹操的心态不断发生着变化,最终成为了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奸。曹操的一生正是一个忠臣变成一个奸臣的故事。

以上就是我对曹操忠奸的看法,我是三维策论,欢迎留言。

参考文献:

《三国志》 陈寿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