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科考有多腐化?主考官靠“抓阄”来选人上榜

  在平天国时期,李鸿章的一个秀才表弟跟随军队参战并在战争中立下了许多功勋,很快就被任命为苏州巡抚。后来,育才的苏州学政因家丁忧而请假,巡抚则暂时负责其职责。在一次考试时,巡抚坐在学政的位置上点名,让其他的秀才们很不服。他们认为:“论学问,你不也只是个秀才吗?”于是,他们赋诗一首:“号炮三声暖阁开,居然坐出学台来;若非得了长毛力,依旧庐州老秀才。”

  这话当然是泛酸,不过,正经科举出身的考官也不见得就靠谱。

  有一年,浙江仁和县一位许姓官员当主考,因其文理荒谬,选出来的卷子乱七八糟,副主考每每与其辩论,许主考总是以身份压制。副主考气得要哭,于是集句成联:“天之将丧斯文也,我岂能与许争乎?”但许主考真的文理不通吗?未必,背后没准儿有猫腻。

  一位皇室宗亲当主考时,大概忙于东道主的应酬,天天吃喝玩乐。到了发榜之日,仍一份试卷也没看。这位先生倒也不急,把所有试卷排在一起,随意抽取,边抽边填写,直到额满。其他考官看得目瞪口呆。后有人写了副对联讽刺他:“尔多士论运不论文,碰;我老子用手不用眼,抽。” 你绞尽脑汁写出来的文章,不过是来参加一场随心所欲的抓阄活动。

  这样选拔上来的考生再去当政务官、主考官,后果可想而知。自然,考官只是溃烂制度之一环,大环境不好,不能唯独苛求考官。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