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之变是怎么回事?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入明都北京,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灭亡,随后清军入关。这一事件发生在明末甲申年,后人称之为甲申之变。以下有趣的历史小系列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与大家分享。

  据东北统治,清朝先后四次入关,获胜而归,正在寻求有国家统治权的战略。在中原战场上,李自成农民军六次击败明军主力,进入关中,建国大顺,随后派军北上,逼北京。明朝积重难返,两面作战,南北夹击,面临崩溃边缘,继续尽力挽救危机。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在崇祯十七年(大顺永昌元年,1644年)征服了北京,统治了中国276年的明朝。仅40天后,清军南下,迅速摧毁了起义军的大顺政权和江南明朝的残余势力,开始了清朝对中国的统治。

  背景

  明末,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突出了农民与地主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在腐朽的封建地主阶级的压榨下,全国各地的反抗斗争层出不穷,陕西成为农民起义的中心。陕西长期以来一直是全国社会矛盾的焦点。土地贫瘠,生产落后,税收和兵役严重。此外,多年来,农民的生活比其他地区更加困难,阶级矛盾也更加尖锐。这个地区也是蒙古、汉族、回族杂居地区,是一个激烈的民族斗争场所,各族人民与明朝统治者有着深刻的矛盾。因此,陕西成为第一个酝酿和爆发农民起义的地区。

  天启七年(1627年)三月,陕西大旱,澄城知县张斗耀不顾饥民死活,仍催促纳税,敲骨吸髓榨取农民。白水县农民王二聚集了数百名无法生存的农民进行斗争。他大声问大家:谁敢杀知县?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我敢杀。于是王二率饥民冲进县城,杀了张斗耀,揭开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序幕。王二首义点燃了农民战争的星火,各地纷纷响应。崇祯元年(1628年),陕西府谷王嘉胤、汉南王大梁、安塞高迎祥等领导饥民起义。张献忠也在延安米脂起义,李自成后来投入高迎祥军。这一时期最具影响力的是王嘉胤义军,曾占领府谷,称王设官,建立临时政权。但农民起义军没有统一指挥,各自为战,成分复杂,缺乏推翻明朝政权的明确目标。

« 上一篇
下一篇 »